当前位置: 科研项目

工业与消费品检测领域

发布时间:2022-03-09        信息来源:检科院

  (一)重要贸易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2016YFF02 03700

  攻克了双曲面线性离子阱、微型离子漏斗、小型差分真空系统、高精度射频电源、快速蒸发-介质阻挡放电电离源等核心技术,自主设计研发了小型化便携式质谱仪整机和软件平台。突破了传统大型质谱仪检测周期长,不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瓶颈,为“一带一路”及“自贸区”的重要贸易产品快速通关提供了技术支撑。

  以常见材料为基底,构建微型传感芯片,并与电化学、质谱等技术多元对接,开发低成本检测技术及装备。建立了一套制备低成本传感芯片的新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在纸、塑料、玻璃等低成本常见材料表面形成高稳定性、高重现性和高灵敏度的信号响应局域。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种在低成本电化学传感芯片表面构建特异性识别体系的新方法,实现了对于儿童用品中双酚A等内分泌干扰物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测定;同时开发了用于重要贸易产品中总铬、六价铬、铅、砷、汞等有害化学物质的电化学检测传感器及其配套接口和数据终端,设备成本仅约为常规分析仪器的1/100,推广应用后能显著提高检测效率,大幅度降低检测成本。

  突破传统检测技术局限,开发重要贸易产品多靶标高通量筛查技术。建立了覆盖全球12项重要贸易产品法规的禁限用化合物筛查数据库和基于LC-Orbitrap等5种技术的高分辨和单位分辨色谱质谱谱库,筛查数据库化合物数量达到502种,色谱质谱确证谱库化合物数量达到1042种,填补了国际上该领域的空缺。开发了基于LC-Orbitrap的纺织品中200种化合物和GC-MS/MS技术的玩具中217种化合物的高通量筛查新技术2项,采用“多类别一同分析”到全新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逐类分别检测”局限,实现了“电子标物”取代实体标物的广谱精准筛查,检测通量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高新技术消费品关键部件及材料检测评价技术研究(2017YFF0210000

  针对国际上48种知名品牌的防晒化妆品,如欧莱雅、兰蔻、资生堂,使用自主研发的冷冻--原位图像检测法发现,在无损的条件下观察到这些人体接触产品中至少有25种添加有二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而其商标并没有对这种添加进行说明。因此,对其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我国今后在化妆品安全评价、市场准入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此外,针对使用了新型材料的户外运动服装,也建立了一系列功能性评价方法,如防花粉、防透视、光绪热、抗菌性检测评价技术。这些技术、方法的取得为消费者识别消费品真实组分、排除虚假宣传提供了方法依据,有效地支持了市场监督和消费者的权益。

  (三)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定值关键技术研究(2018YFF0214800

  建立了制定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的理论框架、基本流程和方法体系,使我国具备自主制定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的能力;研发了人体汗液仿真迁移模拟装置、原位迁移可穿戴装置、人体口腔仿真迁移过程模拟装置、手持式甲酰胺检测仪、便携式迁移量检测装置等5项新装置,解决了迁移过程仿真度差,迁移量检测操作复杂的问题;阐明了多种化学物质由消费品基质进入消费品——人体界面的迁移行为,首次提出了基于样品微观结构表征的迁移模型校正方法,有效提高了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的吻合性;首次较为全面地采集了我国儿童消费者与消费品中化学物质暴露相关的基础数据,揭示了儿童使用消费品时的不良行为与各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展消费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制订和风险评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四)典型储能电池关键性能快速检测与修复技术研究(2017YFF0210703)

  本项目建立的以水溶液体系为基础的储能电池用正极材料电性能快速高效检测方法,测试时间至少比标准所述方法缩短20%以上,实现了储能电池常用材料的快速循环寿命预测,既有利于质检高效执法,也将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另外避免了电池有机试剂向环境中泄漏挥发,且不需在无氧无水装置中操作,大大改善了试验的操作性,使实验室更易于满足环保法规的相关要求。建立的“正极板强化剂+修复设备+修复工艺”三位一体的储能电池组合修复方法,对电池修复过程中电流、电压、时间、温度、电解液比重等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既有效促进硫酸铅晶体分解,使容量得以有效恢复,又不破坏蓄电池本身的内部物理结构和电化学反应环境,确保修复后电池寿命的长效。

  (五)跨境可再生资源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估预警技术研究(2018YFF0215504

  以跨境可再生资源工业产品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缺失,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评估预警方法缺失,决策监管信息化程度低的现状,开展多维度综合评估预警方法研究。通过研究,建立了基于GNC-Lasso理论的数据分析方法,为后续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构建了跨境可再生资源产品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发了“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同一风险蓄积风险评估模型为精准查找跨境产品潜在风险提供依据;开展了跨境工业产品预警分级、分类管理模型研究,为监管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开发了跨境可再生资源产品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使之成为针对跨境可再生资源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与控制全链条监管的决策支持信息化系统,并在福州、厦门、天津、重庆、大连和宁波6家口岸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