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研动态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4-04-08        信息来源:检科院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将小型便携式质谱与毛细管内微萃取、功能化核酸适配体探针、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原位电离等技术集成融合,实现了目标待测物的原位识别、高效萃取、亲和富集和快速检测。相关研究工作已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Green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充分展示了我院在相关领域的科研能力、技术水平和创新成果。

  1.基于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的毛细管内动态转移富集和分析方法研究

  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创新性分析策略,集成了毛细管内核酸适配体功能化分散磁性固相微萃取、纳升电喷雾电离以及小型便携式质谱等技术,通过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磁性纳米颗粒对目标待测物进行高选择性捕获,并利用磁力驱动在毛细管内不同溶液相间实现动态转移富集,同时借助电荷反转反应,实现了对目标待测物的高灵敏度质谱分析。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4, 485: 149997;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5.3)和《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24, 170: 117424;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3.1)。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检科院,第一作者李林森博士,通讯作者马强研究员。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基于核酸适配体传感器与质量标签信号放大策略的超灵敏多重分析方法研究

  研究团队利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和质量标签技术,构建了一种由核酸适配体修饰、有机小分子标记的新型质谱探针,实现了对目标待测物的特异性识别、高效标记及信号放大功能。结合纳升电喷雾电离和小型便携式质谱技术,开发了适用于小体积微量样品的质谱分析新方法。相较于传统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该方法在样品体积、溶剂用量、能量消耗和检测灵敏度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2024, 249: 116010;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2.6)和《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2024, 170: 117412;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3.1)。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检科院,第一作者张莹博士,通讯作者马强研究员。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3.基于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基质辅助离子化与电荷反转反应的绿色分析方法研究

  研究团队秉持绿色分析化学理念,集成了基于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的基质辅助离子化和电荷反转反应等技术,采用小型便携式质谱实现了对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绿色分析检测。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信号响应增强了2个数量级,显著提升了检测灵敏度。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reen Chemistry》(2024, 26: 1542-1550;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9.8)。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检科院,第一作者郭项雨副研究员,通讯作者马强研究员。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4.基于差分离子淌度“后离子化分离”和实时直接分析质谱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研究团队将差分离子淌度“后离子化分离”与实时直接分析质谱集成融合,并应用于玩具质量安全快速筛查检测。这一技术弥补了传统分析方法对目标待测物分离能力上的不足,在1分钟内实现了布绒玩具、儿童泡泡水、手指画颜料等玩具产品中11种初级芳香胺同分异构体的快速分离检测。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2024, 96: 265-271;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4)。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为中国检科院,第一作者闫萌萌博士,通讯作者马强研究员。

中国检科院首席专家马强研究员团队在小型便携式质谱快速检测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